243亿!彪马要卖了!
发布时间:2025-09-17 23:33 浏览量:1
时隔近八年,德国运动品牌彪马又要被卖了。
近期,据媒体报道,彪马的主要股东法国皮诺家族,正在积极接触潜在买家,筹划出售其持有的彪马股份。早在2018年,开云集团就曾分拆彪马,皮诺家族母公司Artémis最终持有其29%股份,成为战略股东。
讽刺的是,彪马曾在一年内创下高达84.65亿欧元(约合人民币720亿元)的营收辉煌,如今却因资本市场的冷遇被迫寻求出路。一个曾经与耐克、阿迪同场竞技的老牌劲旅,究竟为何跌落至此?
同源而生,分道扬镳
彪马的故事,要从20世纪初的德国小镇黑措根奥拉赫说起。
鲁道夫·达斯勒和阿道夫·达斯勒兄弟创立了“Gebrüder Dassler Schuhfabrik”(达斯勒兄弟鞋厂)公司,迈出了悠久历史的第一步。
左:阿道夫·达斯勒 右:鲁道夫·达斯勒 来源:网络
值得一提的是,黑措根奥拉赫自中世纪以来一直是制鞋小镇。多年来,它已发展成为世界运动鞋之都。
随后在1928年,大多数德国运动员在阿姆斯特丹夏季奥运会上穿着“Gebrüder Dassler”钉鞋,让兄弟鞋厂名声大噪。在二战前的德国体育热潮中,他们的产品迅速风靡。
然而,辉煌的合作关系并未持续。
1948年,兄弟俩分道扬镳,各自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品牌。弟弟阿道夫创立了如今的阿迪达斯,而哥哥鲁道夫则创立了彪马。这对同根同源却又彼此竞争的品牌,就此开启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较量。
1948年Puma工厂 来源:彪马Puma官网
彪马凭借其独特的魅力,很快在市场站稳脚跟。在50、60年代,彪马在产品创新上不断发力,先后推出足球鞋ATOM、FORMSTRIP等,在足球领域动作频频。
到70、80年代,它成为了嘻哈文化和街头潮流的标志之一,深受年轻人的喜爱。同时,彪马也从未放弃对专业运动领域的投入,与众多顶尖运动员合作,巩固了其在体育界的地位。到90年代后期,彪马的销量一度能够与耐克、阿迪达斯掰手腕,风头无两。
2007年,彪马被奢侈品巨头开云集团收购。
在开云旗下,彪马迎来了一段转型期。当时,像Under Armour这样的新兴品牌正在崛起,对传统运动巨头构成冲击。彪马敏锐地捕捉到“运动休闲”风潮的兴起,开始将品牌定位向时尚、音乐、潮流文化深度融合的方向调整。
其中最成功的案例,莫过于与流行巨星蕾哈娜的合作。2014年,蕾哈娜不仅仅是代言人,更深度参与到彪马产品的设计中。她主导设计的Creeper运动鞋一经推出便火爆全球,甚至在销量上超越了当时阿迪达斯的爆款Yeezy,成为现象级产品。直到今天,Creeper系列依然是彪马的经典之作。
此后几年,在时任CEO Björn Gulden的掌舵下,彪马通过优化产品线、强化明星联名和营销,实现了业绩的飞跃。2022年,彪马营收达到历史性的84.65亿欧元,股价也累计上涨了400%,在2021年触及巅峰。
即便在近年,彪马也偶有亮眼表现。
2024年以来,彪马凭借由Blackpink成员Rosé代言的Speedcat鞋,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。该公司首席财务官马库斯·诺伊布兰德透露,这款兼具芭蕾舞鞋基因的低帮运动鞋在亚洲市场表现尤为强劲,预计年内销量将突破400万双。
然而,哪怕个别产品风光一时,彪马昔日“全球第三”的江湖地位,已不再稳固。与此同时,Lululemon、安踏等国内外品牌的快速崛起,使得运动市场的竞争格局变得更加复杂。
曾经的辉煌,似乎正被层层迷雾所笼罩,彪马最终还是走到了被出售的边缘。
并非首次出现在待售名单
事实上,这也不是彪马第一次出现在“待售”名单上。
早在2014年,开云集团就曾考虑过出售彪马,甚至有传言称安踏是潜在买家之一,不过那次交易最终未能成行。直到2018年,开云集团正式宣布分拆彪马,将大部分股权分配给其他股东,其中皮诺家族的母公司Artémis最终持有彪马29%的股份,成为其主要战略股东。开云集团自身则通过减持,目前仅保留约9.8%的股份。
然而,时间来到2024年,皮诺家族再次启动了出售彪马的程序。这一次,他们显然是铁了心要放手。究其原因,彪马近年来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。尽管有明星产品,但整体业绩持续面临挑战。
实际上,业绩不佳已成为彪马近两年的常态。
2023年,彪马销售额增长6.6%至86.017亿欧元;但净利润下降13.7%至3.049亿欧元。2024年,彪马销售额同比增长4.4%至88.2亿欧元,净利润同比下降7.6%至2.82亿欧元。
最新发布的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更是令人担忧。彪马销售额经汇率调整后下降2.0%至19.42亿欧元,调整后息税前亏损1320万欧元,季度净亏损高达2.47亿欧元。
7月,彪马发布预警,预计2025年将出现亏损,同时下调全年销售预期,经汇率调整后销售额预计下降至少10%。受运动健身装备需求疲软影响及对美国关税影响的担忧,彪马股价年内下跌超50%。
除了业绩压力之外,彪马也遭遇了裁员与换帅问题。
彪马管理层近期出现动荡。2025年4月,彪马前CEO阿恩·弗伦特(Arne Freundt)遭到解雇。同年7月,公司高层也随之变动,彪马任命了曾在阿迪达斯任职20年的资深高管Andreas Hubert担任首席运营官,试图通过人事调整提振运营效率。
Andreas Hubert 来源:彪马Puma官网
受到经营端的压力,彪马被迫开始降本。今年一季度,彪马启动了“Nextlevel”提效计划,将在全球裁员500人、关闭不盈利门店,并加大在高性能产品领域的投入。彪马表示,该裁员计划将在二季度结束前完成。
受到多重不利消息的影响,目前彪马市值约29.33亿欧元(约合人民币243亿元),较4年前最高位下跌超过80%,甚至较2018年初决定分拆时也跌去约六成。
面对这样的情况,皮诺家族寻求出售彪马,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目前,关于彪马的潜在买家,市场传闻众多。不仅包括美国的行业巨头和中东的主权财富基金,甚至连中国的体育用品巨头安踏和李宁也被提及。
不过,李宁公司已明确表示,“李宁公司坚持‘单品牌、多品类、多渠道’的核心发展战略,目前仍会专注于李宁品牌的成长与发展。截至目前,公司未就上述传闻所提及的交易进行任何实质性谈判或评估。一切重大信息请以本公司官方公告为准。”
而以1900亿元市值位列《2024胡润全球高质量企业TOP100》第767位的安踏则选择不予置评。
这场收购大戏的最终走向,仍然充满变数。
彪马会是下一个“始祖鸟”吗
彪马的易主风波,是当前全球消费行业的一个缩影。
当众多知名品牌纷纷“待价而沽”时,危机与机遇往往并存。对于潜在买家而言,彪马无疑是一笔诱人的资产。
彪马几十年来积累的品牌知名度和全球影响力,是其核心价值所在。无论最终由谁接手,都能在国际市场上迅速获得品牌溢价和市场份额。
彪马门店 图源:网站
从财务角度看,彪马目前的股价已经大幅缩水。相较于2021年的高位,彪马股价已下跌超过80%,甚至一度跌至约17欧元。对于资金雄厚的买家而言,这无疑是一个极佳的“抄底”机会。
在当前经济形势下,许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上升,出售非核心资产成为趋势,这为买家提供了丰富的收购标的。这种趋势在消费品行业尤为明显。消费疲软的大环境下,超过60%的消费品高管预计将在未来三年内出售旗下资产。今年5月,巴西投资机构3G资本以94亿美元收购斯凯奇,就是这一趋势的最新例证。
此外,Vera Wang、比乐蒂、范思哲、皮爷咖啡、迪卡侬、哈根达斯、星巴克中国等一系列我们熟悉的消费品牌,近年来也或多或少地走上了“卖身”之路。
回顾历史,这样的“抄底”案例不乏成功典范。
最著名的莫过于2019年安踏集团联合多方财团,以46亿欧元收购芬兰亚玛芬体育。当时,亚玛芬旗下拥有始祖鸟等品牌,但整体处于亏损状态,外界对这笔收购并不看好。
然而,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却表示:“因为市场不好,我们溢价43%买下了,假如市场好,我们根本买不到。”事实证明,丁世忠的判断是正确的。
在安踏的战略运营下,始祖鸟成功从一个专业小众的户外品牌,蜕变为备受中产阶级追捧的潮流符号。到2022年,亚玛芬实现了盈利,并于2024年成功登陆纽交所,成为了全球化收购的经典案例。
在资本市场的潮起潮落中,总有人选择离场,也总有人抓住机会入局。只是,彪马的未来,会是下一个“始祖鸟”吗?
资本永不眠,彪马的这出“卖身”大戏,究竟将如何谢幕,又将为全球运动品牌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局,让我们拭目以待。
本文由胡润百富综合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