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球最畅销的十大运动品牌,你买过几家?
发布时间:2025-09-28 08:45 浏览量:2
513.62 亿美元的王者与你衣柜里的那双鞋:运动品牌到底在卖什么?
前几天我看到一张榜单,心里咯噔了一下:耐克靠着513.62亿美元的营收继续当老大,而我们平时买的那双鞋,可能只是它营销链条上的一个环节。说实话,我不是要黑谁,而是想把这背后的逻辑讲清楚,帮你在品牌轰炸下少花冤枉钱,多买对的东西。
耐克的数字很硬,但它卖的并不只是技术或鞋底,而是一种身份和事件感。无论是赞助世界杯的曝光,还是明星联名的热度,都是在用“故事”替代价格谈判。我有个朋友小李,明明只是跑步需求,却因为一场球星广告把预算翻了一倍。说白了,你为标签买单的概率比为功能买单的概率更高。
而像露露乐蒙那样从瑜伽起家的品牌,凭借社区和体验抓住了女性用户的粘性。之前一个周末我在她们店里听到两个女生聊课表、聊团建,那种社区感直接把消费变成了生活方式。lululemon不是把你变成瑜伽教练,而是把你变成某个圈层的一员,这种归属感有时比材质更值钱。
国内的安踏拿到708.26亿元人民币的成绩,靠的不是靠单一爆款,而是多品牌矩阵在不同赛道吃饭的能力。有人把它当国货骄傲,也有人把它当资本运作案例。我同事张姐去年给孩子选鞋,最后选了安踏旗下的一个细分品牌,说是价格合理又看起来像“有牌子”的那种,这就是多品牌策略的现实效果:你在不同场景下有不同的选择,品牌把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一一接管。
还有彪马、斯凯奇、新百伦这些品牌,它们各自占据不同的情绪位:彪马靠潮流想象,斯凯奇靠舒适赚钱,新百伦靠“老派工艺和踏实的舒适”抓住了一部分中年用户。邻居老王跑马拉松多年,仍旧钟爱亚瑟士的缓震技术,因为它帮他减少了膝盖的问题;而他女儿更爱那双联名彪马,因为穿着更有感觉。这说明,功能和情感永远是拉扯消费的两根线。
迪卡侬的存在则提醒我们,市场并非只有“溢价和身份”。对于家里有小孩、喜欢尝试各种运动但不想投入太多预算的人来说,性价比本身就是一种策略。前段时间我带孩子去爬坡,买的一套迪卡侬装备表现得很稳,没必要每次都追着大牌打广告。
深入看这些数字背后的原因,不难发现两个方向在同时发生。其一,运动服饰正从“功能产品”彻底走向“生活方式品牌”,圈层和社群的力量越来越能决定销量;其二,科技和可持续成为品牌争夺的新战场,大家不仅比款式,更比材料、供应链和叙事。未来几年,能够把技术、社区和环保说清楚的品牌,才更容易长期留住用户。
那么普通城市人该怎么做?首先明确自己的真实需求,是为了跑步、健身、还是凑个时尚look,这会决定你到底要为技术付钱还是为文化买单。其次别被新品营销绑架,老款往往在性能和价格上更划算,关注二手和换季时点同样能省不少。再者多体验再决策,试穿和社区感受比单看广告更可靠,我自己现在买装备会先问三个身边人的真实体验,然后再下单。
说实话,我也会被广告骗,有时看到限量联名就控制不住手。不过每次回头看,真正常穿的还是那些舒适、结实、性价比高的款。未来这份榜单会不断变动,但对我们普通人来说,最值钱的不是某个品牌的logo,而是搞清楚你买的是功能还是身份,是短期冲动还是长期使用价值。
你最近为一双运动鞋或一套运动装花过多少钱?当初为什么买它,穿了几次后还满意吗?说说你的真实经历吧。
信息来源:36氪、Misaya(2024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