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总统特朗普增加美国关税升至17%,全球哀鸿遍野

发布时间:2025-08-04 16:20  浏览量:1

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25年7月31日签署行政令,对69个贸易伙伴加征10%-41%的“对等关税”,其中加拿大35%、巴西50%、瑞士39%等关键贸易伙伴的税率创历史新高。根据惠誉评级最新报告,这一政策将使美国实际关税税率升至17%,达到1930年《斯姆特-霍利关税法》以来的最高水平。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测算,若计入所有已实施和即将生效的关税,美国平均有效关税税率将达18.3%,为1934年以来峰值。这一政策虽表面针对外国出口商,但实际冲击已通过供应链传导至美国本土,引发企业成本激增、国际反制升级及法律挑战加剧。

### 一、关税政策的核心内容与实施节奏

1. **税率分级与生效时间**

行政令将贸易伙伴分为三类:对英国、日本等已达成框架协议的国家征收10%-20%关税;对加拿大、巴西等未妥协国家实施35%-50%高税率;对叙利亚、缅甸等“非合作国家”征收40%以上关税。值得注意的是,加拿大35%关税已于8月1日提前生效,而大部分关税将于8月7日全面实施。此外,通过第三国转运的商品将被加征40%惩罚性关税。

2. **法律依据的争议性**

特朗普援引《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》推动关税,但联邦巡回上诉法院已对其合法性提出质疑。11名法官中10人认为,该法律未授权总统以“贸易逆差”为由实施全面关税,且未证明存在“国家紧急状态”。5月28日,美国国际贸易法院曾裁定特朗普越权,虽经上诉暂缓执行,但最高法院若介入可能彻底推翻政策根基。

### 二、经济冲击的传导路径

1. **企业成本转嫁与民生压力**

美国企业已启动“涨价链”:宝洁宣布8月起对四分之一产品提价5%,福特预计关税成本将增加8亿美元,孩之宝面临6000万美元额外支出。耶鲁大学研究显示,关税将导致鞋类、服装价格短期分别上涨40%和38%,瑞士手表因39%关税面临近40%的价格跃升。普通家庭年均支出预计增加2400美元,低收入群体受影响更显著。

2. **供应链重构与就业风险**

耐克、阿迪达斯将产能转移至越南、印尼,但新增物流成本占销售额3%-5%;斯凯奇因巴西关税被迫退出美国市场。耶鲁大学预测,若关税持续,2025年底美国失业率将上升0.3个百分点,物流、制造业岗位流失或超77万个。科罗拉多州自行车零件制造商因进口部件关税增加,出口订单减少50%。

### 三、国际反制与多边体系危机

1. **报复性关税升级**

欧盟已对美钢铝产品加征25%关税,加拿大对美汽车征收25%反制税,巴西通过《经济对等法案》授权全面报复。瑞士科技工业协会警告,39%关税将对瑞士GDP造成0.6%的损失,若叠加药品关税,影响将更严重。

2. **供应链区域化困境**

企业虽尝试“友岸外包”,但特朗普对盟友与对手一视同仁的关税政策(如对瑞士39%税率)导致这一策略失效。彭博行业研究指出,企业在墨西哥、越南等地的新投资面临“二次关税”风险,反而推高成本。

3. **多边机制边缘化**

WTO争端解决机制停摆后,美国绕过规则施压的做法促使更多国家寻求“去美元化”和区域联盟。欧盟加速与南方共同市场、印尼等达成自贸协定,东盟深化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(RCEP)整合,全球贸易体系向“实力主导”倒退。

### 四、经济前景与政策风险

1. **增长预期下调与通胀压力**

惠誉将2025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从2.1%下调至1.7%,并警告通胀可能上升1个百分点,迫使美联储推迟降息。4月关税风波期间,美国零售销售额环比下降0.8%,耐用品支出创三年最大跌幅。

2. **法律与政治不确定性**

联邦法院的裁决若被最高法院维持,可能导致关税政策全面失效。民主党议员已表示,若民生冲击加剧,将推动立法限制总统关税权。此外,特朗普在谈判中“最后一刻推翻协议”的做法(如对瑞士突然加征39%关税)进一步削弱国际信任。

3. **长期竞争力削弱**

供应链碎片化导致企业研发投入减少,高关税保护的低效产业可能错失人工智能、新能源等技术变革机遇。康奈尔大学教授埃斯瓦尔·普拉萨德指出,这是“全球贸易一体化史上的黑暗一天”,美国将为此付出数十年代价。

### 五、历史镜鉴与现实启示

《斯姆特-霍利关税法》曾使全球贸易萎缩66%,加剧大萧条。当前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虽形式不同,但本质仍是以邻为壑的零和博弈。随着8月7日关税生效日临近,美国民众终将在超市货架、汽车展厅和电费账单上感受到政策的真实代价——而这一代价,或许远超白宫最初的政治算计。正如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警告,1930年代的教训正在重演,但这次的全球化背景下,美国承受冲击的能力已大不如前。